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正文

教授:王若兰

【 发布时间:2020-03-07 】

 

王若兰: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粮食储藏理论与技术团队负责人。郑州粮食学院粮油储藏专业毕业,1982年1月起在河南工业大学任教。研究方向:粮食储藏技术、粮食仓储工艺、储粮品质与控制等。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莲花街100号

联系电话:18623717760

电子邮箱:wangruol@163.com:

 

 

学术兼职

中国粮油学会理事、储藏分会常务理事、全国粮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食储藏及物流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粮油学会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粮食储藏与流通技术委员会委员、《粮食储藏》编委、《粮油食品科技》编委。

 

 

教育与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1978年2月-1982年2月在郑州粮食学院学习,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3.9-1984.6在天津大学进修空调与制冷;

1996.9-1999.12在无锡轻工大学在职学习,获食品科学硕士学位;

2001年5月在加拿大谷物委员会进修。

工作经历

1982年至今在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任教,1982-1986年助教;

1986-1995年讲师;1995-2002副教授;

2002.11-今教授;2001年获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研究领域与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食品科学、粮食产后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粮食储藏技术、粮食仓储工艺、储粮品质与控制等。

 

 

教授课程

主要教授课程:储粮生态原理与调控、粮食储藏生态学、储粮工程技术与装备、粮油储藏学、粮食仓储工艺与设备

 

 

研究成果

(一)主要科研项目

1.“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研创”课题“粮食储藏与物流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研究(2012AA101705)”,科技部已验收。

2.“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减损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2011BAD16B16”,科技部已验收。

3.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以小麦副产物生产阿拉伯木聚糖的优化合作研究” 2015DFA30380。

4.“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课题:优质稻保质保鲜储藏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2016YFD0401005。在研。

5.“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课题:稻谷玉米淀粉代谢及黄变机制2016YFD0400104 ,在研。

(二)代表著作与论文

主编著作

1.主编《粮食储运安全与技术管理》(ISBN 7-5025-6789-5/TS·264),化工出版社,2005.5。

2.主编《农户安全储粮技术手册》(ISBN 7-5025-8164-2),化工出版社,2006.3

3.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粮油储藏学》轻工出版社2009.1

ISBN 978-7-5019-6580-9 第一版

4.主编《粮油储藏理论与技术》河南科技出版社2015.4 ISBN 978-7-5349-6638-5

5.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粮油储藏学》轻工出版社2016.3

ISBN 978-7-5184-0713-2 第二版

6.主编 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粮食工程专业教材《粮油仓储工艺与设备》轻工出版社2016.8 ISBN 978-7-5184-0919-8

7.副主编 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粮油保管员(第三版).轻工出版社。ISBN 978-7-5184-1151-1.2016.11

EI、SCI论文

1.小麦脂肪酸值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研究,现代食品科技,2013(2):393-396  EI

2.高筋小麦储藏品质变化的研究,现代食品科技,2013(3):455-458 EI

3.储藏微环境下小麦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研究,现代食品科技,2014(3):81-86 EI

4.储藏微环境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2014(6):47-51 EI

5.储藏微环境下小麦胚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衰老机制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14(10):77-82 EI

6.玉米储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研究,现代食品科技,2015(7):316-325 EI

7.An integrated algal-bacterial system for the bio-conversion of wheat bran and treatment of rural domestic efflu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 165(7):458-467  SCI

8.Exploration of mechanisms for internal deterioration of wheat seeds in post-harvest storage and nitrogen atmosphere control for properties protection,Crop Science,2018 58(2):823-836  SCI

9.Sorption equilibrium moisture and isosteric heat of cold plasma treated milled rice,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55(2019 ):35-47  SCI

10.Oxidative stress with the damage of scavenging system: a mechanism for the nutrients loss in rice seeds during post-harvest storage,CyTA - Journal of Food,2019, 17(1): 260–271  SCI

(三)授权发明专利

1.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小麦水分快速测定方法,专利号:ZL201310329180.3;

2.发明专利名称:一种小麦新鲜度指标的快速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1510014917.1;

3.一种可折叠式农户储粮仓,专利号:ZL201510009210.1

 

 

奖励与荣誉

奖励:省级科技进步2、3等奖、中国粮油学会特等奖、1等奖、3等奖。

荣誉:全国优秀粮油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模范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优秀教师、河南工业大学“十佳教师”和师德标兵等

 

 

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介绍

所属团队为粮油食品学院的粮食储藏理论与技术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团队成员主要承担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储藏专业方向”本科生、“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二级硕士点硕士研究生、“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以及全国粮食储藏相关专业、粮油保管员、粮油检验员的专业和职业技术培训。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际合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及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近20项,编制颁布国家及行业标准20余项。许多教师多次作为科技部、农业部、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公司、中粮集团等国家、行业管理机构聘任专家,参与重大科技活动和职业技能竞赛。是国内粮食行业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粮食储藏专业技术团队。莲花街校区的40号楼三楼是团队专属的研究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000m2,并配备有气相-质谱分析仪、高压液相仪、近红外仪、拉曼色谱仪、布拉班德粘度计冷冻离心机、酶标仪等粮食成分及品质常用分析设备,可以满足研究生学习及研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