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化学与品质团队简介
团队概述
谷物化学与品质团队成立于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及河南省教学团队。该团队以解决制约我国粮食产后减损、保质、增效潜力的一系列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为出发点,利用大宗谷物(小麦)为主要原料,以谷物化学为主线,以谷物的最终使用品质为导向,以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平台,深入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保证谷物制品主要原料的营养、加工和食用品质,加速人才队伍聚集和培养、加强团队能力建设和提升、加快核心技术创新和集成,争取早日发展成为优秀创新群体,为我国粮食产后减损、保质、增效作出更大贡献。本团队现有教师9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次,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专家1人次。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20余项,取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8项。
研究领域
谷物化学与品质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谷物品质控制理论和技术;谷物品质检测与在线控制技术;谷物品质评价体系;谷物加工增值新技术、谷物淀粉和蛋白分离与改性技术;副产品综合利用等。
团队带头人
郑学玲,1972年8月出生,河南宁陵县,汉族,民盟盟员,博士,教授,硕导,粮油食品学院副院长。1990年至1997年就读于郑州粮食学院粮食工程专业,分获工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1997至今就职于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期间,1999年至2003年就读于江南大学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晋升为教授。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为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专家,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小麦化学与加工品质”带头人,河南省“谷物化学与品质”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粮食工程专业改革点”负责人,《现代面粉工业》杂志编委,河南小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理事,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会员,加拿大农业部农业食品研究中心(AAFC)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粮食加工方面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等工作。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10多项,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奖励7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主编、参编著作7部。

图为郑学玲教授风采(见附件)
团队成员
王晓曦(博士/教授),田建珍(教授),安红周(博士/教授),吴建章(副教授),李利民(副教授),韩小贤(博士/副教授),刘翀(博士/讲师),马森(博士/讲师)。

图为谷物化学与品质团队成员(左起:李利民,安红周,吴建章,王晓曦,田建珍,郑学玲,刘翀,马森)
科研课题与成果
近5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20余项,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农业部行业公益专项1项、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1项;与企业合作项目10多项。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已在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论文,如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Carbohydrate Polym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0多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