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
“粮食资源利用与转化”团队
     2014-09-15 15:37   浏览


“粮食资源利用与转化”团队简介

团队概述:

本团队以粮食资源增值转化为目标,以粮食深加工技术的应用、开发为核心,以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平台,重点开展主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粮食原料中生物高分子的结构及功能特性、活性成分的功能及作用机理、粮食副产物增值转化关键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团队带头人介绍:

赵仁勇,男,教授,留美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粮油学会理事,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产后加工岗位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主食品工业化、烘焙科学与技术、谷物化学与品质。主持或参与完成了4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制定了国家标准、粮食行业标准各1项,主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是全国粮油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编或参编著作5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发表SCI收录论文10多篇。目前主持“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主持和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课题各1项。

涉及小麦硬度的3项成果(即1项发明专利、1部国家标准和1部行业标准)在2008年已开始推广和实施,农民增收27.07亿元,给项目合作单位将带来近5000万元的产值。相关成果分获201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及2009-2010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团队成员:刘亚伟(教授),苏东民(博士/教授),阮少兰(教授),陈志成(教授),王彦波(高级工程师),刘洁(博士),王新伟(博士),田双起(博士)。

本团队的研究方向

主食品工业化技术、谷物科学与技术、碳水化合物化学、谷物品质分析与检测、淀粉生产技术、淀粉改性修饰技术、食用变性淀粉稳定化和功能特性、稻米深加工技术、粮食加工副产物增值转化、粮食营养与安全。

近五年本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

先后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Cereal Chemistry》、《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Carbohydrate Polymers》、《中国粮油学报》等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1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出版著作3部。

科研项目

先后连续承担“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以及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主持和主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部,与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玉米产后加工课题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1项、河南省财政厅专项项目1项、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超级产粮大省奖励项目6项;与企业合作项目近10项。


,

“粮食资源利用与转化”团队简介

团队概述:

本团队以粮食资源增值转化为目标,以粮食深加工技术的应用、开发为核心,以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平台,重点开展主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粮食原料中生物高分子的结构及功能特性、活性成分的功能及作用机理、粮食副产物增值转化关键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团队带头人介绍:

赵仁勇,男,教授,留美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粮油学会理事,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产后加工岗位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主食品工业化、烘焙科学与技术、谷物化学与品质。主持或参与完成了4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制定了国家标准、粮食行业标准各1项,主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是全国粮油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编或参编著作5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发表SCI收录论文10多篇。目前主持“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主持和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课题各1项。

涉及小麦硬度的3项成果(即1项发明专利、1部国家标准和1部行业标准)在2008年已开始推广和实施,农民增收27.07亿元,给项目合作单位将带来近5000万元的产值。相关成果分获201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及2009-2010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团队成员:刘亚伟(教授),苏东民(博士/教授),阮少兰(教授),陈志成(教授),王彦波(高级工程师),刘洁(博士),王新伟(博士),田双起(博士)。

本团队的研究方向

主食品工业化技术、谷物科学与技术、碳水化合物化学、谷物品质分析与检测、淀粉生产技术、淀粉改性修饰技术、食用变性淀粉稳定化和功能特性、稻米深加工技术、粮食加工副产物增值转化、粮食营养与安全。

近五年本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

先后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Cereal Chemistry》、《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Carbohydrate Polymers》、《中国粮油学报》等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1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出版著作3部。

科研项目

先后连续承担“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以及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主持和主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部,与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玉米产后加工课题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1项、河南省财政厅专项项目1项、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超级产粮大省奖励项目6项;与企业合作项目近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