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蛋白质化学与利用团队
团队简介:植物蛋白质化学与利用学科团队现有教授4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学科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70%以上。拥有“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郑州)”、“院士工作站”等学科平台。该学科方向一直致力于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运用现代化学化工及生物技术理论和方法、手段,研究蛋白质的结构、性质、营养及功能特性,开发植物蛋白分离和修饰改性新技术,改善蛋白质的功能性;探索蛋白质水解产物的生物活性和结构组成的相关性,以及蛋白质的质构化及其在食品、轻工、化工、医药、可降解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该学科方向是河南工业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最早的专业方向之一,从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迄今为止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20余人。
团队带头人简介:
郭兴凤,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982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主要研究方向:蛋白质资源开发及应用。主持和参与完成了“提高菜籽饼粕生物学效价制油新工艺”、“水剂法制油和饲用菜籽浓缩蛋白”、“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糠蜡的精制技术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测定方法研究” 、“菜籽蛋白的功能特性及酶水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菜籽蛋白酶水解产物合成类肉风味物质”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现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有:国家863项目“传统面制品品质改良蛋白配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玉米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应用及资源化技术”、“黄连子的综合开发应用及资源化技术”等科研项目。先后在《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中国粮油学报》、《中国油脂》等国内外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3部。
团队成员:郭兴凤(教授/硕导)、莫重文(教授)、布冠好(副教授/博士)、李海旺(讲师/博士)、刘昆仑(副教授/博士)、张丽芬(讲师/博士)、陈复生(教授/博导)、田少君(教授/硕导)。
科研项目和成果简介:本学科方向自“六五”开始,一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的科学研究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6项,在水剂法制油的机理和工艺研究、反胶束方法萃取大豆蛋白以及蛋白质可降解材料形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团队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已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15项。
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发表论文5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20部。
团队代表性成果
科研成果 |
大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水剂法制油和饲用菜籽浓缩蛋白技术 |
国家科技成果优秀奖 |
新型天然营养保鲜膜-玉米醇溶蛋白(CASP)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复合天然抗氧化剂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分离大豆蛋白可生物降解透明材料形成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结题 |
质构化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透明材料形成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结题 |
专利 |
利用反胶束技术同时分离大豆蛋白和油脂的方法 |
ZL2008 1 0141114.2 |
一种酯化大豆蛋白质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010552872.0 |
一种酰化大豆蛋白可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8 1 0141113.8 |
利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反胶束溶液提取大豆蛋白的方法 |
ZL201010292052.2 |
复合增塑剂增塑大豆蛋白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8 1 0141112.3 |
利用反胶束萃取技术同时分离大豆蛋白和油脂的方法 |
ZL200810141114.2 |
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 |
ZL 02 1 56745·X |
论文 |
Generation of meat-like flavourings from enzymatic hydrolysates of proteins from Brassica sp |
Food Chemistry,2010,119:167–172 |
Selenium accumulation in protein fractions during germination of Se-enriched brown rice and molecular weights distribution |
Food Chemistry,2011,127:1526-1531 |
Quality attributes and cell wall properties of strawberries (Fragaria annanassa Duch.) under calcium chloride treatment |
Food Chemistry,2011,126 : 450–459 |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perties of edible composite film prepared from zein and wheat gluten |
Molecules,2012,17(4):3794-3804 |
Pur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selenium-containing proteins from selenium-enriched brown rice |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12,234:61-68 |
The nanostructure of hemicellulose of crisp and soft Chinese cherry (Prunus pseudocerasus L.) cultivar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ripeness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42:125~130 |
Changes in firmness, pectin content and nanostructure of two crisp peach cultivars after storage |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43:26-32 |
著作 |
植物蛋白工艺学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蛋白质化学与工艺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植物蛋白功能原理与工艺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植物油料资源综合利用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食用豆类加工与利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花生加工技术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粮油贮藏加工工艺学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食品超高压生产技术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